第一次拿着那支小小的红血球生成素注射器时,我猜你可能和我表姐当时一样——手心冒汗,盯着说明书反复读了三遍还是不敢下手。毕竟这玩意儿扎错了位置,轻则淤青半个月,重则感染发烧。别慌,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,把医生没空细说的操作细节一次讲透。
先说最关键的:注射前准备
药品检查:千万别跳过这步!我见过有人把沉淀结块的药液直接推进血管。记得对着光晃一晃,液体必须像矿泉水一样透亮,但凡有絮状物立刻停用。
工具别凑合:胰岛素针头(32G超细型)比普通针头好使十倍。去年帮邻居王阿姨代购时试过,她原话是:“换针头后淤青少了八成,早该有人告诉我!”
消毒玄学:75%酒精棉片擦完得晾干30秒再扎。有回我偷懒没等干透,结果针眼周围红了一片,护士朋友笑我“给细菌送外卖”...
注射部位怎么选?看这里:
肚皮黄金区:避开肚脐三指宽,左右侧轮流打(像切蛋糕分块)。上周教化疗病友李叔这么操作,他乐了:“比找停车位简单多了!”
大腿外侧:坐椅子时膝盖上方一掌宽的位置最稳当,特别适合手抖的新手。
千万别扎手臂!去年有个病友图省事自己扎上臂,结果药液渗到皮下神经,疼得整晚睡不着。
推药手法才是隐藏考点:
45度角进针后先回抽——见血马上拔针重来(说明扎进血管了)
推速控制:每10秒推0.1ml最安全。有回我赶时间加速推,硬是把肚皮顶出个鹌鹑蛋大的包,三天才消
拔针后棉签别揉压!垂直按住10秒就行,揉搓反而容易淤血
说到副作用,其实八成问题出在保存不当。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有人把针剂放汽车后备箱暴晒,蛋白质变性后打完高烧40度。必须冷藏但别贴冰箱壁——冻成冰渣的药液会结晶扎破毛细血管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...
要是你正在照顾老人注射,有个神器值得试试:某宝搜“注射部位轮换卡”,磁吸式贴在冰箱上,记录日期位置一目了然。社区刘奶奶靠它三个月没重复扎过同一个点,护士都夸专业。
说到底,打针这事儿讲究“慢工出细活”。刚开始可能战战兢兢,练上三五次就能闭眼操作了。遇到拿不准的情况,别硬撑,拍个注射部位照片问医生——现在三甲医院都有用药咨询群,秒回的那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