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在小区电梯里,听见两个外卖小哥讨论宁德时代的走势,我差点以为自己误入了券商会议室——这种场景放在五年前简直不敢想。现在炒股的人到底多到什么程度?官方数据说A股散户突破2.4亿,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在炒股,连我家楼下菜场大妈都开始用K线图挑菜了!
一、菜场大妈的炒股经
去年冬天,我在菜场买白菜时被王阿姨拉住:“小张啊,你说牧原股份跌到40块能抄底不?”她手机屏幕上红绿闪烁的股票软件,和摊位上沾着泥的青菜形成魔幻对比。像王阿姨这样的普通人炒股,早就不是新鲜事了。中登公司数据显示,2025年散户占比超过99%,真正在股市里扑腾的,绝大部分就是上班族、退休教师、甚至00后大学生这类普通人。
为什么连小白都敢入场?
说真的,现在炒股门槛比开奶茶店还低。同事00后实习生小李,用300块生活费在雪球模拟盘练了半个月,就敢实盘买芯片股。问他为啥这么勇,他晃着手机说:“开户五分钟搞定,买股像点外卖,亏了就当氪金游戏呗!” 这种“低门槛+娱乐化”的趋势,让炒股变得和刷短视频一样日常。不过我个人感觉,这种便利背后藏着隐患——去年认识个装修师傅,把给孩子上学的20万全仓追高人工智能概念,现在账户还剩7万...
普通人的真实生存图鉴
在2.4亿散户大军里,我观察到三类典型状态:
- “佛系派”:账户常年躺着银行股+指数ETF,涨跌看天,主打一个“跑赢余额宝就算赢”。像我家对门退休教师,拿分红当买菜补贴,跌了就念叨“股息率又变高了”。
- “操作党”:每天盯盘四小时,T+0、打板、追热点样样尝试。但券商后台数据显示,频繁交易者年化收益反而比佛系派低11%——手续费都够买台iPhone了。
- “知识付费型”:舍得花19800买“牛散课程”,结果发现讲师实盘收益还没自己高。这类人最容易被“一周抓三个涨停”的广告收割焦虑。
一个扎心真相:赚钱的永远是少数
虽然现在全民炒股很热闹,但残酷的是散户盈亏比例长期是“七亏二平一赚”。我见过最典型的案例是朋友公司部门群:2024年半导体行情里,8个人追涨芯片股,最后只有1个及时止盈——赚钱那位还是因为老婆生孩子忘了卖!
普通人该怎么玩?
根据我观察上百个散户账户的经验,三个土方法可能比技术分析更有用:
- 用买菜逻辑炒股:王阿姨的金句“股价比白菜价便宜时囤货”,本质就是价值投资;
- 账户分三份:50%存稳健ETF,30%玩行业轮动,20%留着暴跌时捡漏,这样晚上睡得着;
- 卸载行情软件:去年有个程序员在GitHub晒收益,他每年只交易两次,收益却跑赢90%的日活用户——少看盘反而拿得住。
说到底啊,当菜场大妈都开始聊PE估值时,普通人炒股早已不是“多不多”的问题,而是“怎么活下来”的生存游戏。但换个角度想,2.4亿人陪你一起亏赚哭笑,这本身就是中国式投资最鲜活的烟火气。
下次听见保安大叔讨论美联储加息时,记得会心一笑——咱们早就是这热闹股市的一部分啦!
(你属于哪类散户?评论区晒晒你的炒股人设~)